潜江新闻网讯(潜江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曾俊伟)一畦水芹绿,十里飘菜香。时下,正值水芹菜丰收季。老新镇文成村水芹菜喜迎丰收,走俏市场。
1月15日,在老新镇文成村,村民熊元金和农工们身着下水服,在齐腰深的池塘中将水芹菜一把一把地从泥水中拔出,运往加工基地进行再清理。
“今年收成不错,趁着春节将至,希望卖个好价钱。”熊元金说。
水芹菜,别名水芹,多生长于水田,可生拌或炒食。其味道鲜美,营养价值极高。同时,水芹菜生长周期短、产量高且稳定、投资成本低,深受种植户的青睐。
谈起为何选种水芹菜,熊元金道出缘由。“2016年前自己在家种菱角、养财鱼,效益一般。2016年在老新镇镇政府农技人员的介绍下了解到水芹菜效益不错,于是用家里的9分地试种,首年便卖出1万元。”
尝到甜头后,熊元金决定大面积种植。流转土地、扩大规模……一举从最初的9分地,扩大至如今的80亩。“水芹菜种植没有技术含量,受病虫害影响小,产量高。自己挖塘、下水、清理、销售,虽然辛苦,但效益很可观。”水芹菜种植属于劳动密集型项目,随着规模的扩大,熊元金不仅富了自己,还带动周边群众鼓起了钱袋子。
在加工基地内,不少高龄老人们在这里务工,实现“家门口”再增收。“现在处于农闲期,每天在这里工作三四个小时,既不耽误自家农活,每个月还能增收3000余元。”文成村村民王娇安说。
待清理完毕,熊元金将一袋袋打包好的水芹菜装包上车,即将销往广东一带。“亩均产量在8000斤左右,每斤价格在2元至3元不等。”熊元金说道。
如何进一步提质增效、优中选优?熊元金介绍,2024年,他先后引进“中华芹”“无节芹”等多种芹菜品种,不仅水种,也旱种。2025年,他构想采取环沟套养虾、“虾—芹”混养等模式进一步提质增效,同时带动周边群众种植水芹菜,助力乡村振兴。
近年来,老新镇因地制宜发展水芹菜、葡萄、香莲等特色种植,探索芍药、牡丹等林下经济种植,规范生猪、肉牛、鸡鸭等畜禽养殖,同时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使农业种养蓬勃发展。
老新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魏泽雄表示,接下来,该镇还将以“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鼓励村民发展水芹菜规模化种植,通过扩大种植面积、打造品牌、电商销售等方式,让农产品销路更广、种植户收入更高,带动更多农户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