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夏至时节,炎天暑热。正午,一个人在火辣辣的太阳下,一声不吭地检修吸污车。汗水湿透了周身。市政工程管理处的员工告诉记者,这人就是余培军。他一个人开4辆车:吸污车、压路车、运污车、疏通车;管理3个泵站的运行和维修。
他的模样,看上去十分平常。 他的业绩,却一点也不平凡。当维修工8年来,他对自己所负责的40条大街小巷近60万米的下水道了如指掌,亲手处置市政设施问题2000余起,疏通下水道5万多米,被10万市民亲切誉为“地下工作者”。 7月1日 ,又被省委表彰为全省优秀共产党员。
余培军没有惊天动地的语言,只有一句挂在嘴边的口头禅:“脏了我一人,洁净千万家”。这成了他信念和行动的准则。
余培军也有如歌的青春年华。三年军旅生涯,他曾是我人民解放军的一名光荣的坦克兵。
1997年秋,23岁的他从部队复员到潜江市市政工程管理处,工作分工是被安排从事园林城区下水道抢修维修和疏通事宜,说白了就是负责下水道的清淤。
下水道是专门排放城市雨水、污水、臭水甚至毒水的地方,藏污纳垢,臭气熏天。可它是城市不可或缺的重要脉络,有了它才能有效地保障环境卫生,一旦出现不畅,就会严重影响市民的生产生活。选择下水道清淤工作,就意味着他得整天与苦、脏、累为伴,与铁锹、竹竿、粪耙为伍。理想与现实,反差极大。但余培军想到更多的是一个共产党员和退伍军人的责任。他不愿给组织增加麻烦。
园林城区北门有一个始建于上个世纪80年代的菜场,下水道堵塞严重,地表上污水漫溢,给数百人的正常买卖带来不便。余培军和同事们奉命来到这里清淤。稀泥太多,他们掏了整整一天一夜,一时间难以清运完毕。有些赶早市的摊贩看了很不高兴,认为这臭烘烘的稀泥影响了他们做生意,对他和同事们恶语相加。
余培军没有介意。他走上前去耐心解释,却被不领情的摊贩们推推搡搡。混乱之中,不知道是谁挥拳砸到他的左脸,他顿时感到火辣辣的疼痛。同事们要上去论理,被他厉声制止。
被人打了冷拳,余培军的心酸溜溜的难受,泪水在眼眶里打转。有人劝他去报警,他摇摇头,力劝同事们主动错开卖菜高峰期,和他一道继续投入清淤工作。
以余培军的能力和条件,他完全可以选择比做下水道清淤工优越一些的工作。但是,他放弃了跳槽。
余培军热爱市政事业信念如磐,注意积累经验,学以致用。他深知,疏通下水道看似一个简单的体力活,但要做精做好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正如医学专家,要治疗肠梗阻,首先要对人体肠道了如指掌。因此,他从单位借来城市下水道分布图,条分缕析,并烂熟于心。
下水道清淤是出了名的苦活、脏活、累活,常常闷在下水道憋气难受,一年四季难得穿几天干净衣服,累死累活像一只陀螺在不停地旋转,有时连钟点工都不愿干,即使高价请到的人,也不愿下到那狭窄的空间里去“沤气”,肮脏不用说,危险常相伴。
“掏下水道有什么不好,时传祥就是掏大粪的,当年他还受到了刘少奇主席的亲切接见呢。”余培军对别人的议论不以为然。由于多年与下水道的淤泥打交道,余培军真切感受到了这份活儿的艰辛清苦。每清洗一次下水道,他浑身上下都要臭上好几天,连续好几天吃不下饭,一想到窨井里和管道内那脏乎乎的东西就恶心反胃。
长期从事下水道清淤,与臭水、污泥打交道,严重拖累了余培军的身体。今年3月,他被诊断患有腹部积水。医生劝他住院治疗,可他惦记着梅雨季节临近,放弃治疗。
今年5月9日, 星期六上午,深河小区惟一的一条排水沟已蓄满了生活污水,居民生活受到了影响。他带身病体,全然不顾医生的嘱咐,毅然决然地跳进了深河泵站达2米深的污水池中。经过在水下2个小时的处理,当他爬上岸时,全身已被池内毒蚊叮咬得起满了疙瘩。可他依然憨笑着说:“问题终于解决了”!
有人曾经问他:“小余,你这么拼命,究竟图个什么?”
余培军回答说:“我图的是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尽我的本分为市民服务。”(潜江日报 记者 王本伦 通讯员 胡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