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月19日,文化和旅游部公示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单,潜江非遗江汉平原皮影戏代表性传承人严祖斌,荆州花鼓戏代表性传承人吴培义两人入选。
严祖斌
严祖斌,出生于潜江的皮影戏窝子熊口镇洪庄村,拜歌腔皮影大师何德安为师,为江汉平原皮影戏“八大房头”第七派的第三代传人,是极少数同时熟练掌握潜江歌腔和渔鼓腔精髓的艺人。2008年被认定为江汉平原皮影戏省级代表性传承人。
四十多年的舞台实践成就了他的绝活,不论是演唱还是皮影操作、剧本创编还是即兴演唱都是业内公认的翘楚。一生痴迷皮影戏的严祖斌以满腔热情地投入江汉平原皮影戏的表演与传承。
近年来,在潜江市非遗中心的指导下,他创编并录制了皮影戏教学片和十余部六十余集经典皮影戏,编写完成条本30多本、剧目80多个,收集整理民间语言素材300多段,收藏传统皮影戏器物260余件。他历时6年编撰并出版了《江汉平原皮影戏传承》,此书倾注严祖斌毕生所学所悟,总结和保存了先辈传承的宝贵财富,方便皮影戏爱好者和年轻皮影艺人学习借鉴。
严祖斌带领徒弟走进校园,让同学们感受到皮影戏的奇妙,促进皮影戏的保护和传承。他结对传承的徒弟已有十几位成为各团队的台柱子,其中刘执荣以精湛的技艺优雅的唱腔深受到戏迷的喜爱,2017年曾到德国进行文化交流;后起之秀王海荣出访意大利、捷克、匈牙利和斯里兰卡等国。
他常年参加潜江市城乡公益演出,多次参加全国和省内艺术交流和展演活动,屡获殊荣。2014年7月,严祖斌荣获潜江市行业领军人物称号。
吴培义
吴培义,国家一级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被纳入文化部高级人才库。2014年被认定为荆州花鼓戏省级代表性传承人。
1955年吴培义出生于潜江市(县)老新镇一个农民家庭。1970考入潜江县花鼓剧团,受教于汉剧张鸣龙、京剧杨桂庭、楚剧余笑予等名师。1977年师承花鼓名伶杨义林,后又师承倪新屏。主工老生、花脸。演唱高亢浑圆,表演激情细腻。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吴培义的包公戏、老生戏便红遍江汉平原,被誉“花鼓戏第一花脸”。
吴培义从艺50余年演出剧目50余出,主演主创精品20余部,屡获国家或省级各类大奖。1981年主演《买摇窝》(廖大爹)获湖北省优秀演出奖。1984年主演《拦花轿》(杨大爹)奉调晋京,成为中国艺术研究院录制收藏的戏曲经典。1996年和2010年主持创作《原野情仇》和《生命童话》荣获中国文华奖。2014年至2017年,《秦香莲》相继入选湖北省艺术节、全国地方戏艺术节及全国花鼓戏艺术节优秀剧目展演。2016年和2017年主演《站花墙》(饰王洪)入选国家非遗保护资助项目和中国戏曲“百戏盛典”。2019年64岁的吴培义重排《拦花轿》再次引起轰动,入选中国艺术节,亮相上海大世界,央视连播24次,开创了地方戏单剧目重播新纪录。
吴培义传教徒弟10余人,教授学生和戏曲爱好者2000余人。众多徒弟成为剧团“台柱”,徒弟丁明安获中国艺术节表演奖;蔡红祥获湖北省“优秀传承奖”;郑小龙主演《站花墙》入选湖北传统艺术展演。
吴培义致力于非遗进校园、进社区,力推剧种的普及传承,为潜江、武汉等地二十余所中小学和湖北大学、长江大学等近十所高校的万余名师生讲解演唱花鼓戏倍受追捧;运用戏曲+互联网思维,录制《荆州花鼓戏慕课》《荆州花鼓戏专题片》等国家艺术项目。编著《中国戏曲剧种荆州花鼓戏卷》,发表论文和专著数十篇(部)。为荆州花鼓戏的传承发展和理论研究做出了卓越贡献。
(通讯员 施毅 李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