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时间:
潜江非遗6名代表性传承人喜获湖北省第六批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当前位置: 首页> 潜江非遗>
8063 次浏览
2022
05/26
15:24

5月24日,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单,潜江非遗6名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入选。

我市在此次获公布的传承人名单中,传统舞蹈项目3人,传统美术项目1人,传统技艺项目1人,民俗项目1人。

至今,我市拥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6名,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31名,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45名。

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身份的认定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显现非物质文化遗产遭到国度及社会各层的认可与承受,传承人身份的认定会刺激相关感兴味的人士参加非遗的传承活动,具有划时期意义。近年来,我国对非遗传承人采取一系列的维护政策,传承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自然传承开展的主体和主要力气,极大地推进民族文化的继承与开展进程。

李光生,龙舞(潜江草把龙)

李光生自小热爱“草把龙”民间艺术,七十年代初开始跟随玩草把龙艺人潜学技艺;1978年拜张金盘为师傅,学习“潜江草把龙”扎制及舞龙传统技艺,全面掌握潜江草把龙的扎制流程和系列表演套路。

1981年,李光生开始跟随师父参加草把龙民间表演仪式及常规性表演活动,1985年开始在龙湾镇辖区带徒授艺至今,结对传承带徒十余人,所有徒弟都已熟练掌握草把龙表演套路和独立完成草把龙的扎制技艺。他从八十年代初成长为“潜江草把龙舞”龙头主要舞者,现为“潜江草把龙”的扎制、表演领头人和市级代表性传承人。从九十年代初开始,他一直坚持开展习俗性和节令性表演活动,25年来,共带领师徒开展社会传播表演活动近百余场,深受百姓喜爱。

李光生积极履行传承义务,参加各级文化主管部门组织的各类公益性非遗展演活动和春节元宵、本市各类艺术节会,以及非遗项目演出传播活动;积极配合支持草把龙项目的调研、资料搜集、信息采集和项目技艺、表演拍摄工作;积极开展草把龙进校园活动,为“潜江草把龙”项目的传承与保护作出了贡献。

褚培仁,龙舞(潜江烛龙)

1977年,褚培仁初中毕业后,年仅16岁就跟随父亲褚厚继学习潜江烛龙舞龙知识和技巧。从担任普通的舞龙角色,逐渐担当舞龙的主要角色,熟练掌握了舞龙指挥(玩珠)、舞龙头、舞龙尾以及各种舞龙套路和各类技巧。

1981年起,他向父亲和老一辈师傅学习扎制烛龙的工艺,三年学成,成为新一代舞龙、扎龙的领头人。1998年,褚培仁担任村干部后,为继承舞龙这门技艺创造了条件。他培养了许多烛龙舞龙传人。现有褚洪峰、褚龙飞、褚杰业、褚洪浩、褚洪梅等徒弟5人,组建表演专班1个,烛龙表演人员60人,伴奏乐队10人。每年春节期间组织烛龙表演,同时多次参加了潜江市及积玉口镇举办的各种传统文化交流活动。

潜江烛龙项目相关活动多次在湖北省电视台、潜江电视台、潜江新闻网等新闻媒体报道、播出。2022年春节,褚培仁带领徒弟开展烛龙培训和表演,拍摄的烛龙短视频入选“文化进万家·非遗过大年”文化和旅游部官方网络展播。

关业坤,海马

关业坤出生在“海马”技艺世家,从小便受到熏陶。在读初中期间就开始接触木雕、篾匠、绘画等民间技艺。关业坤的祖父关贤德是当地关氏家族“潜江海马”的第一代传人。关业坤祖父关贤德和父亲关治香学习“海马”扎制和表演技艺,熟练掌握了“海马”的扎制和传统表演套路技艺,正式成为关氏家族“海马”技艺的第三代传人。

在关业坤的带领下,对“海马”扎制在选用材料和制作工艺上进行了不断改进,使“海马”的造型更加生动逼真,特别是在“马头、马颈、马身、马股”的连结上更加科学,方便表演,且具有一种灵动和传神之感,深受百姓喜爱。

多年以来,关业坤积极履行传承人义务和责任,坚持传承带徒至今未停。现带有十二位主要结对徒弟,这些徒弟目前都能熟练掌握“海马”扎制和表演技艺。2018年开始,关业坤将“海马”表演技艺带进了校园,为浩口镇三小和潜江市第一小学培养“海马”表演的学生达30余人。

关业坤积极参加市非遗中心举办的各项非遗活动。在他的带领下,“潜江海马”登上了“潜江国际马拉松”和潜江历届元宵文艺表演舞台,为“潜江海马”项目的活态传承做出了不懈努力。

李洋芳,麦秆画(潜江麦秆画)

李洋芳自幼喜欢画画,随父苏振兴学习家传麦秆画技艺,不断学习,几十年坚守麦秆画这门传统技艺。

2008年,市非遗中心在开展全市非遗保护项目普查中发现了麦秆画创作者李洋芳,2018年,李洋芳入选潜江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麦秆画》代表性传承人。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前,潜江的麦秆画一直是家族式传承,2000年后,除了家族式传承(传授给儿子李宇雄、侄女孙柳萍)外,目前为止,李洋芳在社会上收徒弟,学员近千人;传授校园学生百余人,创作麦秆画一千八百余幅。

2015年,李洋芳在潜江市龙虾城成立120平方的麦秆画工作室,并传授技艺;2015在潜阳城传授麦秆画技艺;2017年在建材大市场成立麦秆画工作室,销售作品和传授技艺;2019年在浩口镇狮子桥村开设精准扶贫妇女免费培训麦秆画基地并荣获市级非遗传承工作十佳个人奖;同年李洋芳(麦秆画项目)荣获湖北省“楚风巧手创业创新大赛”优秀奖;同年荣获我市70年来“最美芳华人物”巾帼工匠奖;同年荣获第三届全国“中华杯”民俗文化艺术作品邀请赛三等奖。

张宗明,剧装戏具制作技艺

1965年,张宗明随第四代衣箱人熊宗礼学艺,从学会认戏服戏帽名字,以及戏剧人物角色生旦净未丑开始,进而学习进行整理、修补、上下服饰配戴,逐渐发展为制作戏服戏帽、戏具等。

1976年,张宗明拜名师唐诗珊为师,学习剧装戏具技艺三年,主攻图案设计与绣花技艺,解悟“丝理顺,方向正,参色重针,配色鲜”的四句要领。1979年三年学徒艺满,在龙湾镇办起村办企业龙湾绣花厂,招收50名徒工,传承剧装戏具技艺,努力发展生产,从而打开了新的市场。八十年代发展到鼎盛时期,产品销往江汉平原各村镇剧团。省内外剧团涉及武汉、沙市、宜昌、河南、山东、西安等地。现今已经将剧装戏具技艺已传至第六代。2020年,张宗明拜组建龙湾镇花鼓剧团,任团长至今。

近年来,张宗明多次参加各类省、市非遗及传统文化交流展示活动,每年在潜江市春节元宵、二月二、三月三庙会、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中精彩亮相。

程崇尚,灯会(潜江灯会)

程崇尚出生于江汉平原汉江之滨传统文化氛围浓郁的手工业者家庭,在家族先辈的熏陶下,自幼追逐民间技艺的脚步,特别对民俗生活中的灯会活动与花灯制作有着浓厚的情感。

1978年至2022年以来,潜江举办过21届大型花灯会。程崇尚是灯会场场不缺的忠实参与者,他是潜江花灯的主要设计制作者之一,同时也是灯会的策划组织者之一。程崇尚熟悉灯会组织规律和布局要领,参与并见证了潜江灯会兴盛发展的每一个时期,担任潜江市花灯研究会副会长。1987年,程崇尚设计制作的潜江花灯在北京美术馆展览,接着外交部、文化部、中国对外展出公司到意大利、塞浦路斯、莫斯科等东西欧国家展出。

程崇尚多次带队外出考察学习外地和花灯设计创意、制作的特殊技艺灯会组织经验。他用心挖掘传统民间故事,成语,传统戏剧和潜江特色题材,装饰以吉祥、喜庆、古朴,典雅的传统图案。与传统竹编、面塑、绣花、剪纸相结合、引入新型装饰材料,结合声、光、电,烟雾等技术,让花灯活起来,近年来又将现代科技3D打印融入花灯制作中,让古老的花灯拥有新时代的气息。

在程崇尚的影响下,女儿程丽琴也热心灯会组织和花灯制作,八九岁时就已经接触花灯制作,如今已有二十余年。并在父亲程崇尚的指导下编撰出版了《寻找灯彩》,《灯彩概论》两部专著。

来源:
相关新闻
Copyright @ 2007-2021 www.cnqj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潜江新闻网 版权所有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cnqjw2008#163.com(请将#换成@)举报电话:0728-6293369 公众投诉举报处理制度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鄂公网安备42900502000534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2120180014 鄂ICP备12000686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备案号:鄂备201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