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平原位于长江中游,河流纵横交错,湖泊星罗棋布,是长江中下游平原的重要组成部分。站在兴隆大坝大堤上,放眼望去,平原风光一览无余。西边是美化树掩映下的新农村,东边是滔滔汉江。河水处河床边的芦苇在风中摇曳,沙滩、海鸥、野鸭尽收眼底。春暖花开时,许多不知名的鸟成群结队地栖息其中,让人联想到唐朝诗人王勃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兴隆大坝座落在汉江之上,被誉为“江汉平原第一大坝”,位于高石碑镇。兴隆大坝合理利用了水资源发电,既减少了水患,又如彩虹般横跨汉江之上,更似一根弯弯的扁担,一头挑起潜江,另一头担起天门。撑起这座大桥的56个桥孔,象征着56个民族组成的中华大家庭。
漫步大堤上,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刻有“南水北调兴隆水利枢纽水利工程”高耸入云天的石碑,背面则刻的是“水清人和”几个大字和工程概况。在蓝天白云和鸟花草衬映下,石碑上红色大字格外醒目耀眼。
然而,这片美丽的家园却历经数次战争的洗礼和无数洪涝灾害的袭击。新建成的兴隆大坝就像横跨江汉平原的守护神,时刻守护着江汉平原的百姓,也时时提示着我们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水是万物根基,生命之源。汉江水温柔如慈母,养育了一代代江汉儿女,但她又如一位居功自傲的老者,时不时发一通脾气,让黄汤泛滥,波涛恶浪汹涌下,房舍被冲,粮草被卷,无数条鲜活的生命藏身水底。
高石碑原繁华的长垴渊(现长市村7.8.9.组)码头小镇,是汉口经沙洋水路交通的咽喉要道,也是兵家必争之地。刀刃之下,许多无辜生命被残害。解放前,这片土地上灾难深重,伤痕累累。
2006年6月,按照上级抗战课题领导小组的安排和部署,高石碑镇委、镇政府成立了以我为组长的八人领导小组,抽调了27人为工作专班。我们历时4个多月,走访了全镇24个村,71位老人,收集到了抗战时期珍贵的证言资料。
1939年9,盘踞天门多宝湾、同心场和聂场一带的日军,隔江窥视长垴渊,妄图过江“扫荡”。但遭到了新四军和国防军、地方武装在长垴渊地段架浮桥阻击。日军以长垴渊白色砖瓦房为目标,炮击和飞机轰炸这座繁华的码头小镇。在高石碑制造的这第一大轰炸惨案中,有罗引宝等14人被当场炸死,1名未满周岁的女童被炸伤,被烧毁民房126栋共538间。其中商行商店典当铺36家,手工作坊21家,餐饮业6家,烧死耕牛25头。真可谓是日军铁蹄未到,老百姓确先受其害啊!随后日军每隔一天,炮击和用飞机轰炸。从此,长垴渊这个座落在潜西北的繁华码头小镇元气大伤,一蹶不振。新中国成立后,由于水运交通减弱,这里和被日军所毁的祖师殿、伍家场等小集镇一样,至今仍为村民居住点。
1940年6月5日,日军占据长垴渊后,一面在街南的荷花月堤(现长市村4组)修筑据点,一面多股分头到下蚌湖、钟滚垱、祖师殿等地进行杀人放火、抢掠财物、奸淫妇女,给高石碑人民造成了深重的灾难。老百姓房屋、衣被、粮食被烧毁后,过着无家可归、饥寒交迫的日子。耕牛农具、许多商铺、小作坊遭损毁,以致田地荒芜,经济萧条。
据统计,1939年9月至1943年5月,日军在高石碑伤亡我方367人(其中中国军人229人),伤78人,失踪3人,14位妇女被强奸,其中女童1人。共纵火17起,烧毁房屋432栋1561间,烧死、杀死耕头340头,抢粮布等物质、生活用具不计其数。有340人背景离乡,失踪在外,生死不明。
共产党领导的新四军、游击队与地方武装,组织民众在房内深挖地道、修筑工事,普写了军民共同开展“赶走倭寇,保卫家乡”的浴血奋战史。
1943年9月13日,我党领导的新四军、游击队、地方武装,联合国军广仁部队,在荷花月堤与日军交战近半个月,后终因力量悬殊败退。战斗中中国将士阵亡229人。当地老百姓将尸体埋在长市四组大路边一个大水坑里。并写有229名爱国将士之墓,后来人们称这块小木牌为“忠魂碑”。日久后,木牌朽腐,现无痕迹。
2009年12月18日,潜江市第3次全国文物普查队,在高石碑长市四组挖出了花岗岩材质碑身刻“忠魂”二字,侧面刻昭和十八年(即公元1943年,昭和为日本侵华期间的日本天皇裕仁的年号)等字的石碑。经考证,该碑是日军留下的“忠魂碑”,印证了1943年发生在汉江外滩边荷花月堤旁这场惨烈的战斗,是20世纪日本侵华期间为阵亡日军立的纪念碑。为日军侵华战争又添新罪证,是非常珍贵的爱国主义教育史料,这块碑现在保存在潜江博物馆。
江汉平原的百姓在水灾、外敌入侵时义无反顾地成了护堤的勇士,而古老的大堤也记录着江汉儿女的苦难史、奋斗史、辛酸史和血泪史。洪水和战争,激发了人们的斗志,一代一代的江汉平原儿女积极地投入到抗洪水和抗战中,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和华彩篇章。
绵绵汉江写春秋,铮铮铁骨铸堤魂。兴隆大坝于2009年2月开工修建,是国家南水北调、引江济汉重点工程,位于湖北省潜江高石碑镇与天门鲍嘴交界处,总投资84亿元,用以改善两岸灌区的引水条件和汉江通航条件,兼顾旅游和发电。
兴隆大坝建成之后,抬高了汉江水位,也极大地方便了汉江两岸百姓的生活。我婆婆和妯娌的娘家就在兴隆大坝对岸的天门。以往她们回娘家,绕道或等船要走一天时间,现今对方亲戚的一个电话,半个小时车程可到。
兴隆水利杻纽工程让“三千里江汉写新史,五十年规划变现实”。站在大坝上,放眼望去,大坝锁江,平原悬湖,碧波连天,壮美的景观令人心醉!但历史并不如烟,烟波浩渺的汉江之上流淌的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蓬勃向上的强大生命力,还有勤劳勇敢的汉江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文/岳朝蓉)